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

愛的叮嚀,

愛的叮嚀
親愛的孩子們:
    李雅惠老師往生的消息傳到班上,同學都覺得很不捨。念臻說:「雖然和李雅惠老師不是很熟,但在暑假期間,我們都到老師家助念,一起幫老師加油打氣。這些點滴好像我們付出的感情。時光短暫,但意義很深遠。縱使我們已經作好老師隨時會往生的準備,但突如其來的消息,仍令大家震撼及不捨,如巨石般重重捶在心頭上,心中非常沉重,但仍然要面對。希望老師能到西方極樂世界,繼續學佛法來廣度眾生。」
    昨天同學們利用傍晚拜佛時間為李老師念佛,並迴向。同學們真誠而宏亮的念佛聲響徹雲霄。這是大家最誠懇的愛心和祝福。相信李老師接收到了,並且會很感謝大家。晚上入殮時,神情安詳,全身柔軟。相信老師實現了最大的願望蒙佛慈悲,接引往生極樂世界。
    能用一場病痛,苦心鍛鍊自己的信心、願力和念佛功夫,進而得到解脫,這是李老師在臨終所修成的一堂課。感謝李老師的示現,令我們相信佛言不虛,並值得我們終身學習。然而,相對於這麼年輕就撒手離去,更讓我們對身邊人遽然離去感到不捨,更對無常深感無奈。佛經說: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蘊無我。」現實人生,天天都用血淋淋的現象,向我們訴說佛經的道理,我們悟了嗎?一覺醒來,看到澎湖發生空難,死傷四五十多人;高雄氣爆,昆明地震,死傷無數;天災人禍的消息,報紙隨時都在刊載,我們雖偏安一隅,又哪知下一分鐘仍安然無恙?而我們身邊的人,一不留神,是否就被死神召換走了?怪不得佛經有如下的記載:
   一次,佛陀和幾個沙門聚在一起討論人命長短問題。佛陀問道:「人命在多少之間?」一沙門回答說:「在數日間。」佛陀說:「你的回答說明你還沒有得道。」接著再問另一沙門:「你看人命大概在多少之間?」「在一頓飯之間。」另一沙門想了想說。聽完回答,佛陀仍說:「這也是沒能得道的回答。」接著又問另一沙門:「你的看法呢?」另一沙門脫口而出道:「我認為人命在於呼吸之間,所以於出氣不望入,入氣不望出。」佛陀這才滿意地點點頭說:「善哉,子可謂道者矣。」並隨之贊揚:「真是修死想,為不放逸比丘!
   自古以來,對於生命的長短問題,文人不乏感嘆。「 光陰如白駒過隙」、「尺璧非寶,寸陰是競」、「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」。這些感歎,有的認為人生難得,當抓住分分秒秒,幹一番轟轟烈烈、驚天動地的事業出發;有的則著眼於人生如夢,當及時行樂。豈不知「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」照此說來,佛門對此豈非成了悲觀言論?其實不然。佛門強調人命在於呼吸之間的目的,全是為了珍惜生命,抓緊時間,抓緊眼前的分分秒秒,作不放逸的修持。同時也啟示世人,不要沉湎在 昨日、明日的世界裏,而應該生活在今日的世界裏,應盡情地享受千金一刻的現在,隨時隨地體會到眼前周圍事物的美好,正如某學者所說:無限的「過去」都以「現在」為歸宿,無限的「未來」都以「現在」為淵源。「過去」、「未來」的中間全仗有「現在」以成其連續,以成其永遠,以成其無始無終的大實在。掌握現在,無限的過去未來都遙相呼應。所以,「把握當下,享受學習。」這句話的內涵何其深刻而廣遠!所以,有為奮發的人,都應切記:努力就從今日始。緊緊抓住現在,那麼你的有限生命,就肯定會在刹那的現在中成其永遠。
由此再進一步,敦倫盡分,關心他人,也要從現在立刻做起,每天存著感恩心,感謝身邊的每一個貴人,做好自己該盡的本分。把每天都當作生命的作後一天,回饋每個恩人;善待每個有緣人。那麼每天將過得何等安心,每天過得何等充實。祝
此生無憾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愛你的班導8/15/103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家長簽名____________

      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