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

愛的叮嚀

愛的叮嚀
親愛的孩子們:
    下週將是你們在弘明最後一次參加拜師典禮了,同學特別有感觸。若勻說:「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拜師典禮,而今年是我們班的最後一次,算一算我們也拜了六年了,從無知到懂事,從漫不經心到恭敬虔誠,一路走來,被老師指點了不少。今天雖然只是演練,但若勻依然是用心在做每一個動作」。能有這樣的進步很難得;有這種體悟固然很好,但老師更希望你們了解,拜師的真義,在於平日就有拜師的精神,「恭敬」就是拜師的精神。孔子說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!」「無友不如己者」。同學相處尚且應平等恭敬,佛教人應以恭敬心看待一切眾生,視眾生為未來佛,「恭敬」是處世最好的不二法門。尊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、特徵、個性、面相。因此,不輕視每一個人,即使是小孩子,都會有值得我們學習尊敬之處,而對於每一位在台上的人更應該心存恭敬,感恩他們是來在幫助我的人,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,都值得我恭敬。有這樣的存心才能得到利益。印光大師常說:「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。」
    所以要檢視同學多年來學習的成果也很簡單,以「恭敬」的成分檢測就很清楚。凡能恭敬師長的人,往往都是進步最快的人,因為他能聽從師長的教導,不會自作聰明,不必自己做無謂的摸索,多走許多冤枉路;有些人縱使在課業上一時還不能突破,但態度仍然恭敬,並且不放棄的精神,依然受到老師的肯定,及同學的敬重。他們只要堅持到底,一定會有等同的福報到來。相對的,有些人看起來很認真,但總是固執自己的看法,不肯聽從老師的教導,自己有自己的一套;甚至沒把老師放在眼裡,總是看這個老師這裡不順眼,看那個老師那裡不順眼,不是一天到晚批評老師,就是在心裡腹誹。不管老師講的東西多好,都不屑一顧,最後,老師所教同樣的東西,識貨的人,來者不拒,信受奉行,幾年下來,日新月異如脫胎換骨;而不識貨的人依然挑東揀西,茫無所得,或者觀望遲疑,一味只想土法煉鋼;並且怨生不逢時,所遇非人~~~
    所以在你們最後一次拜師,也是老師在教書生涯的最後一次拜師典禮前夕,面對同學多年來的表現,老師深有感觸,並想奉勸大家:你們已經長大了!應該懂事點,至少做個識好歹,知感恩的人。尤其對於父母師長,「恭敬」是基本的態度,不但能恭敬而且能感恩,常想到人家的好處。如此,將來到大學時必能感召到良師益友;而且,能得長輩的喜愛,進而開拓自己的人際關係,保持人際的和諧。如若不然,縱使成績優異,聰明過人,但自私自利,傲慢無禮,終究得不到別人的賞識,享受不到人際的和諧,那又何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呢?
    尤其,老師帶你們的用心,一直是把你們當千里馬栽培,相信每個人都能盡己所能,現在認真學習,將來學有所成,不管到哪裡都能發光發亮。
    所以,一切從當下的心念做起,如雅筑所說:「每一個起心動念,看似微小,就好比一顆顆的小種子,在心田裡發芽,漸漸地長成一棵大樹,開花,結果。結果的甜美與否,就由種子本身來決定。可見種子是多麼重要啊!其實,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,都掌握在自己手裡,~~~雖然境遇會改變,但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保持在一種平靜、祥和(正直、如法)的快樂中。」雅筑平日認真、恭敬,所言正如其人。
    最後,再引一位也是透過認真學習而變成恭敬楷模的同學,他的心得讓你有何感想?致維說:
  致維用「弘明精神」去檢視自己這學期的任務。才發現這四項精神真的也是我們一輩子的事情。再搭配校訓,整個內涵就跟著彰顯了。致維認為這就是弘明真正希望學生帶走的能力,一個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」的能力;時時刻刻都能心安的十六字箴言。
    親愛的同學們!你每天用什麼在檢視你自己呢?用「恭敬」?還是用「弘明精神」呢?祝
找到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           愛你的班導9/20/103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家長簽名___________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