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孩子們:
我們的米飯實驗已經進行一個多月了,實驗下來的結果,老師也拍了照片PO上網了。那瓶每天對它說好話的<感恩飯>,只有些許黑色的霉,從那大半顯示白淨、粉彩而完好的飯粒中,就可以感受它喜歡大家的甜言蜜語;因為每天聽了許多壞話的<不敬飯>,它也擺出一副黑臉與你怒目相視;而最糟糕的是<不理飯>,它又黑又爛又噁心,讓人永遠不想見到它。而它的姿態也表明了,它也不屑看到你。孩子們!從這裡你體會到了什麼?雖然去年已做過實驗,再度實驗仍然令人感動和震撼。原來我們的言語影響如此之大。原來我們的念頭和萬物息息相通。水的實驗是真實不虛的。難怪!生命的答案水知道。米飯既然知道,水當然知道啊!
易經上說:「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則千里之外應之,況其邇者乎?居其室,出其言不善,則千里之外違之,況其邇者乎?」意思是說:一個人私底下所作的ㄧ言一行(一念)可以感召千里之外同類的人、事、物來回應我們。「況其邇者乎」就是說遠方的環境尚且會受影響,何況與我們最相近的人、事、物呢?<最相近>除了我們周遭以外,其實就是我們的身體及所受得一切果報。這就是<感召>的道理。
基於此,我們知道此生所受得一切,不是沒有來由的。自身如此,國家也是如此。在共業共感的社會裡,吾人當然有參與社會改進的義務及權利。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貢獻一己之力,以改變令人不滿的現狀。弘明辦學的理念,不正是想要以<聖賢文化>改變世界的宏願嗎;不正是積極改造社會風氣的行動嗎?我們相信這種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:從改變一個人開始,具體從心念端正、言行有禮,則可影響到一家人,甚至一國人。因為「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善,則千里之外應之,況其邇者乎?」的道理。如果想要以影響群眾的力量去行動,則須考慮其前因是否動機純正?其後果是否對社會風氣無不良影響?其方式是否合乎人的行為?其效益是否合乎社會成本?凡此種種,都是民主社會的公民應有之道德;何況對於雙腳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弘明人來說,我們是善良但具有智慧的人;我們明辨是非,深信因果,知退知進;我們有自我的理想,有照顧家人的打算,也有服務人群的宏願。我們有更穩當而落實的方式,不必人云亦云,人行亦行。凡事合乎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」的標準,我們極力護持助成;否則,你走你的獨木橋,我還是選擇我的陽關道。
經過這番思維以後,你是否對自己的走向更清楚呢?祝
有為有守 愛你的班導12/15/101
家長簽名___________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